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区县新闻
洛隆县心系群众冷暖 共谋致富之策
2017年01月25日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

一大早,扎西登达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就起床洗漱,生火、烧水、做饭……整理今天出门需要带的资料,吃过简单的早餐,扎西登达便和队员们出门了,继续昨日未完成的工作——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信息初步统计。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洛隆县“小康示范村”建设点、“党建示范点”、众多村集体经济……4年来,相对贫困的加日扎村,已大踏步奔上了小康大道。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好的“领头雁”——扎西登达,现如今加日扎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一个群众称赞不已的贴己人。

加强党建筑堡垒

在日常生活中,群众不管是生产生活上有困难,还是家庭、邻里纠纷,扎西登达总是力所能及地去解决。他一直教导党支部成员说:“党支部是一个集体,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一起努力,加日扎村才会变得一天比一天好。”

村里的洛松江村几个月前因意外发生车祸,扎西登达得知情况后,立即连夜开车将洛松江村送到昌都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并积极协调住院各项事宜。经过2个多月的住院治疗,洛松江村已痊愈。

扎西登达十分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为确保发展的新党员的质量,他积极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两年来,他积极帮助村党支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名、预备党员6名,发展新党员10名,把2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了党员,把3名党员培养成了致富能手。

此外,加日扎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驻村3年来,收获很大,我了解到群众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群众的苦是什么样的。在我看来,群众的幸福也是我最大的幸福。”能拥有扎西登达,相信也是加日扎村村民的幸福。

产业增收奔小康

洛隆县孜托镇加日扎村属半农半牧村,现有常住人口244户1082人。因耕地少,人口多,村民生活较为贫困,截至2015年底,全村仍有77户326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

为精准掌握全村建档立卡户的基本情况,驻村工作队开展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和复核工作,逐户精准识别,真正掌握详实的基础数据。

“通过走进村民家中,我们可以了解群众近期的生活状况,加强工作队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并及时给他们提供帮助。同时,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我们时不时会找出一些让村民脱贫的思路。”扎西登达边走边说。

刚进村子时,看见离村子不远处有一家民族手工艺小作坊。经询问,这家小作坊是村子中的扶贫产业项目。合作社成立之前,只是一个不成规模的藏刀制作小作坊。

为了使小作坊发展壮大,扎西登达没少下功夫。他经常带领驻村工作队到镇里谈项目,经过申报项目、办资格证、建厂房、买设备、请技术人员搞培训等一系列的前期工作,民族手工艺合作社终于在村子里扎根落户。该合作社的顺利建成,解决了村子里10户10名建档立卡户的就业问题。

在合作社工作的群培告诉记者:“我以前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如今我在这边打工,不仅可以学到技术,每个月还有两三千元的收入。我非常满意这里的工作,我会继续好好干下去的。”

摘掉“穷帽”享硕果

经过多番调查了解,扎西登达发现加日扎村有着离县城近、交通方便、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贫困群众致富意愿强烈等优势,于是,他积极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协商,制订加日扎村2016年精准脱贫实施方案。

有了发展思路,扎西登达便开始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努力发展产业和旅游服务业,搞活集体经济。

在扎西登达的带领下,村中的致富道路也是越走越宽。为进一步增加致富渠道,村子里各种技能培训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如今村里的贫困户通过各类培训,都至少掌握了1-2项实用技术。

布琼是村运输队的成员,自从参加了运输队,他家的日子变得越来越红火。“刚开始我们村许多村民有车无证,不能上路。后来在扎西登达书记的帮助下,我们参加了驾驶培训班,拿到了驾驶证,然后参加了村运输队,家里的收入也就慢慢多了。”布琼说。

除此之外,扎西登达还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先后为加日扎村建成康巴香猪养殖基地,年人均增收12000元,扩建后预计年出栏收入10万余元;建成斯梦达蔬菜生产基地,成立了斯梦达蔬菜生产协会,带动协会会员户均增收17000余元;新建集洗车、停车为一体的洗车厂建设项目2个,解决10名建档立卡群众的就业难题……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