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风光好,年楚河畔一派生机。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白朗县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赶超,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见好的态势。
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62亿元,同比增长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7亿元,同比增长60.8%,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00万元,同比增长32%;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完成1.39亿元,同比增长1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80元,同比增长22.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实现了“十三五”各项工作开门红。
一个个喜人数字背后展现的是白朗县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稳步提升的科学决策。
调结构 产业升级加快推进
过去的一年,白朗县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作为工作的重心。
作为重要的农业大县,2016年,白朗县农牧业持续发展壮大,粮经饲比例调整为67∶21∶1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12.74万亩,粮油产量达0.515亿公斤,实现连续增产;蔬菜产值占农牧民收入的30%以上;筹备防抗灾饲草饲料75万公斤,年末牲畜存栏数28万头(只、匹)。
在注重基础产业的同时,白朗县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2016年,白朗成功申报了康桑湿地公园建设、者下“果孜”斗牛节、农业观光旅游景区等旅游项目;恰仓村顺利通过自治区级生态村验收;成功举办了“白朗县第六届蔬菜采摘节”等系列活动。去年,白朗共接待游客7.4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75万元。
“2017年,我县将按照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发展壮大‘珠峰七大产业’决策部署,继续把产业强县作为第一工程。以建设高原现代特色农牧产业强县为工作核心,紧紧依托大棚蔬菜、优质青稞、畜牧、民族手工业发展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做大做强特色种养加业。”白朗县委书记陈昊告诉记者。
重统筹 城乡建设全面提速
县城越来越漂亮,村村是拔地而起的楼房、处处是动工的项目。
2016年,白朗县嘎东洛江特色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城镇品位不断提升,宜居宜业宜游城镇正在形成;县城自来水厂投入使用,规划完成13个村点农村安全饮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覆盖率达100%;实施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农牧民用电水平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全年造林8421.8亩,封山育林8000亩,绿化村庄35个,防沙治沙、湿地保护、防护林体系等工程顺利推进....
据介绍,2017年,白朗县将以全国环境大检查为契机,结合日喀则市“六城同创”工作,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幸福美丽新白朗。白朗县已制订《白朗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方案》,并在2月底已召开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全面开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行动中,白朗县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乡风文明、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为根本,以整治城镇“七乱”和白色垃圾污染,推进农村“四清四化”“四改两建”和“一抓一控”为重点,解决城乡环境突出问题,实现城乡环境面貌大改变,努力创建碧水蓝天的自然生态。
惠民生 各族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民生是为政之要,白朗县党委和县政府始终民生问题放在心头、扛在肩上。
去年,白朗县8302人精准脱贫,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3311元以上,11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全县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完成93户523人的易地扶贫搬迁,提前实施2017年148户756人的易地扶贫搬迁;认真落实“4321”帮扶行动,区市县1573名干部职工与1946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落实项目资金120余万元;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25家企业投入帮扶资金432.46万元开展有效帮扶;加快推进11个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2.7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772.9万元。
白朗县县长赤列朗杰介绍,去年,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有意愿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100%;筹备成立白朗县慈善协会,募集慈善基金80余万元;新农合参保人数达4.5万余人,参保率达99.89%;乡镇卫生院藏医药覆盖率达72%,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8.78%,婴儿死亡率降至5.5‰;农牧民健康体检4.6万余人次,在编僧尼健康体检完成率达100%;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监管体制逐步健全。此外,在文化广播影视方面,《魅力后藏——白朗篇》印刷出版,开展公益放映1459场次;文物保护有序推进,旺丹卡垫、者下斗牛节、恰珠编织等11个项目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名录。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县城新建幼儿园6所,改扩建4所学校基础设施;妇女儿童、老龄、双拥等多项工作都亮出了不俗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