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区县新闻
日土县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2018年12月04日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

今年以来,日土县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体要求,结合县域实际,在全县农牧区党组织中开展以树立“六面红旗”建强基础组织、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筑牢基层堡垒,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日土县按照“立足现实、适当拔高”的原则,研究出台了《关于印发〈关于树立六面红旗建强基层组织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每年从脱贫攻坚、小康建设、移风易俗、产业发展、美丽村庄、牧业改革六项重点工作中各评选出1-2个“红旗村”,引导村级党组织树立“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分类制定“六面红旗村”的36项考核评分细则,把工作细化、任务标准化,采取“百分制”评选标准,并出台了《日土县“六面红旗村”评选办法》等配套文件,抓重点分类实施。

其中,“脱贫攻坚红旗村”要达到“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小康建设红旗村”要达到“六好”,即组织作用发挥好、经济发展好、基础设施好、工作机制好、村民自治好、群众反映好;“移风易俗红旗村”要达到“六好”,即宣传氛围好、村规民约好、模范带头好、村风文明好、思想转变好、活动开展好;“产业发展红旗村”要达到“五有”,即有特色产业、有专业技术、有经营主体、有辐射带动、有增收效益;“美丽村庄红旗村”要达到“五美”,即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美、日常生活美、综合治理美、村里绿化美;“牧业改革红旗村”要达到“五个目标”,即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合草场轮流放牧(联户放牧)、培育优良牛羊后代、实施“党支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农户”的模式、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

为充分发挥“六面红旗村”示范带动作用,日土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调动农牧区基层党组织争创“六面红旗村”的热情。对评选出的“六面红旗村”进行表彰,号召全县基层党组织向先进学习,激发先进典型的自豪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每获评一项“红旗村”给予1万元奖励,并纳入年底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利用县电视台、网信日土等新闻媒介,加大对评选出的“六面红旗村”的宣传力度,在全县营造学先进、比先进、争先进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为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凝聚强大正能量。

“‘六面红旗村’的评选定于每年11月底前,按照乡镇自评、县级复评、结果确定、结果公示的程序进行,每半年召开一次争创‘六面红旗村’推进会,坚持每季度一次考核评定,以激励先进村、提升后进村。”日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巴桑扎西介绍说。

据了解,实施“六面红旗村”创建以来,多玛乡乌江村将争创红旗村与精神文明示范村相结合,积极开展“家风家规家训进百家”“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系列活动,挖掘了班公湖畔的戍边人拉姆卓玛等典型人物,大力弘扬和传承“人在,家在,国在,没有边疆的稳定就没有幸福的家园”的守边固边精神。

热帮乡丁则村积极推进牧业改革,成立农牧民畜牧业合作社,采取联户放牧的形式,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促进劳动力解放和转移,目前,自愿入社的群众达到66户、289人,2017年总收入34万元,每人每年增收9000多元。日松乡甲岗村采取群众入股、按需投劳的方式,积极发展砂石场、砖场、苗圃基地、扶贫洗车场、农牧民施工队等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并实行脱贫激励机制,连续三年对脱贫群众给予现金和物质奖励。今年甲岗村经合组织和党支部对10户脱贫群众每户奖励现金7500元,全村党员又捐资1万元,每户奖励1000元。

日土镇日土村借助当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日土宗遗址和原生态藏民族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度假村。2017年利用国家投资450万元对度假村进行了改扩建,群众投劳创收298人次。今年6月开业以来,实现创收5万元,解决就业20余人次。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