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区县新闻
​“暖阁”建成记
2025年04月21日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

那曲市班戈县北拉镇:

“暖阁”建成记

本报记者 赵书彬

时下的那曲市班戈县,仍是大风劲吹,带着料峭寒意。临近中午,在北拉镇惠民新村文化活动室,阳光房宽敞明亮,歌舞声阵阵,多吉卓玛、萨美、斯曲卓玛等村民着藏式夏装,手摇五星红旗,正在进行歌舞排练。老人和小孩坐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室外室内真是“冰火两重天”!

缘何如此?原来,去年10月,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推进下,村里使用空气能热水器供热供暖,通过建起小澡堂,一下子连带解决了卫生间和厨房上下水、自来水洗漱、活动室取暖等问题。这也是班戈县的第一个村级澡堂,大家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民生淋暖阁”。

“我们这里周末最忙。学生利用放假时间来舒舒服服地洗一个热水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不断,非常热闹。”多吉卓玛,今年30岁,是村里的文艺“台柱子”,还是这个澡堂的管理者。过去她在拉萨酒店打过工,见过不少世面。现在,随着家乡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她回来在“家门口”就近就便就业。“不仅在村里有活干,还方便我照顾老人,真的非常好。”

澡堂紧挨着村文化活动室,有木桶、淋浴,还有洗手台和洗衣机。一打开水龙头,热水马上哗啦啦流出,一旁还有洗发水。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段继泽介绍,村民也经常过来洗头、洗衣服。一旁的机房正在运行,大小水管的保温膜缠了一层又一层,接头处缠得更多。

“我们最担心这个冬天。好事到底有没有办好,就看澡堂的给排水会不会冻,能不能顺利过冬。”北拉镇党委书记白江宏是甘肃天水人,在海拔4700多米的班戈基层一线已经工作了十多年。

没有澡堂前,干部们洗澡经常是前往百里之外的县城或那曲市,工作忙起来没有空闲,就烧点热水用毛巾擦擦身子。对女同志来说,就更恼火一些。由于缺少条件,牧民群众更是难得洗一次澡。在过去,高海拔乡也实施过澡堂项目,但多因为采取的供暖、给排水方式“水土不服”而“半路夭折”。干部、群众都在期盼着家门口有一个能洗澡的地方。

“投入了钱,达不到效果,怎么办?”“建成了,运行成本过高,怎么办?”“怎么才能供暖成本低,蓄水量大,满足群众需求?”北拉镇惠民新村试点实施小澡堂项目,投入为民办实事资金20余万元。在谋划推进过程中,白江宏与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考虑最多、商量最多的就是如何把好事办好,切实发挥作用。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要把小事办到老百姓心里。”

白江宏介绍说:“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班戈县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乡里接入了藏中电网,用电更加安全稳定可持续,基础设施整体面貌的改善,为我们采用现在的供热和供暖方式提供了有力支撑。”

供热供暖方式确定后,关键就在施工:水管要埋到冻土层深度以下,还要做好加热带;空气能热水器的容量要大小适度,避免小了满足不了需求,大了产生过多成本;施工的各个小环节、小细节都要盯得仔细,做好全流程的把控……

施工期间,白江宏三天两头往工地跑,“比自己家的装修还看得仔细”;驻村工作队的“老段”一直盯在工地上,哪个地方位置没弄对,哪个地方防冻带缠得不好,都要随时指出来;村党支部书记罗占更是经常查看,“上下水要做好,要不室内卫生间会产生异味”。

北拉镇的惠民新村海拔4720米,冬天的室外气温平均在零下20摄氏度。10级大风经常刮,极端的时候能达到13—14级。“这个冬天扛过去了,运行非常顺利。”说起村里的小澡堂,现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运行半年多以来,惠民新村的“暖阁”成为当地群众交口称赞的实事、好事、暖心事。困难群体、10岁以下的儿童、60岁以上的老人都是免费使用。群众洗浴一次,最低5元,干部职工最低20元……总之,出发点都是为了群众得实惠。

继北拉镇惠民新村建成澡堂后,相邻的玛荣刚地居委会也建起了村级澡堂。白江宏表示:“北拉镇在班戈县村级澡堂建设中第一个进行试点,我们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长效持久的运营模式,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着力把公共浴室打造成乡村振兴的亮丽品牌。”

“小澡堂”写满“大民生”。采访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今年1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在驻村工作中集中实施村级澡堂、厨房(食堂)“微改造、精提升”行动的通知》,重在雪中送炭,将解决一批基层群众所需、基层干部急需的洗澡难问题。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