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仁县多白乡仁青顶村同心协力重建美丽家园
本报记者 马晓艳 本报通讯员 扎西次培
四川尚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工程车碾过雅江峡谷最后一道盘山弯,只见车窗外峭壁如刀削斧劈,江水裹挟着雪山的怒吼在河谷深处奔涌。四驱皮卡车在碎石密布的险路上艰难攀爬,车轮每一次打滑都让心跳瞬间加速。
2025年5月23日,四川尚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技术团队沿着一条被岁月“啃噬”的崎岖道路,向着悬在日喀则市昂仁县多白乡山坡上的仁青顶村挺进。
仁青顶村海拔4200多米,68户人家聚居在半山脊上,房屋依山就势,如同峭壁上的鹰巢般层叠错落。其中48户待重建的房屋,被宽度不足两米的蜿蜒土路分隔,场地极其逼仄,大型挖掘机难以回转。技术员面对的现实更为严峻:房屋间距有时仅容一人侧身通行,部分墙基甚至悬于数米高的土崖边缘。
5月25日,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部在村口支起,施工的奇迹开始被一点一滴地创造——施工现场电压不足?施工单位主动购置变压器,确保电力稳定供应;建筑材料运输困难?施工方从几百公里外租赁多台搅拌车接力保障供应,从几千公里外调运泵送机进行泵送,或依靠人工一车车接力运送到位;大型材料运输车无法通行?施工方让小型货车灵活待命,随时转运;材料堆放场地紧缺?驻村工作队、专干、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不分昼夜协调场地,项目部及时支付补偿费用,确保材料储备充足……
更难的还是群众“寸土必争”时,“乡亲们视土地为命根,地基挪动一寸,都牵动着他们的心”。驻村干部深知土地对群众的重要性,他们逐户耐心沟通调解,声音沙哑了,鞋底磨损了,图纸在风雨中浸皱又晒干。项目部管理人员在地基测量反复无果后短暂休整,但清晨七点的闹钟一响,他们又背起仪器,一遍遍精准测量选址、确定房屋朝向。
6月16日,当第一车砂石在夕阳中抵达时,群众摩挲着崭新的钢筋,眼角淌出泪水:“等啊,等啊,等来了新生的桥梁。”他们的身后,施工人员弓着腰整理着因道路颠簸而散乱的钢材,汗水滴落在高原干燥的土地上。而远处,村里的干部们正带着群众用铁锹平整道路。
尽管仁青顶村灾后恢复重建面临着道路交通不便、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等多重严峻挑战,但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科学规划、周密部署下,通过包乡领导、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专干、村“两委”班子成员、施工单位等各方力量的合力攻坚、不懈努力,该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仁青顶村民房重建累计完成基础开挖30户,其中17户完成垫层施工,14户完成基础承台浇筑,并有2户进入一层结构施工阶段。在大家同心同德、满怀信心的共同奋战中,一砖一瓦正筑起新的家园,托起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