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政民互动>政务访谈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访谈时间: 2025-10-31 17:59

访谈嘉宾: 王冠杰: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访谈简介: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西藏自治区门户网站在线访谈主持人莉枝,今天这期访谈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冠杰同志,就我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展开解读。您好,王主任。

王冠杰您好,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大家

主持人:2023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 ——新质生产力。今年9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五五”时期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那么请问王主任,新质生产力到底是什么呢?

王冠杰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把握,提出的具有很强理论解释力和现实针对性的原创性概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一提到新质生产力,大家的第一感觉,就是像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这些都是新质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的产品,并不能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全部内涵。

新质生产力这个词对应的是传统生产力,传统生产力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物质资源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生产能力,依赖人力、畜力初步机械化的生产工具,以物质资源直接利用为主,生产方式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简而言之就是靠人、机器和自然资源,实实在在地去“造东西”或“干服务”的能力,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制造业、采矿业、农业、建筑业、餐饮业等产业。相比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就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打个比喻,传统生产力就像老黄牛拉车,力气大、肯吃苦,主要靠体力、简单工具和资源堆砌,新质生产力就像是装了超级大脑和新能源的跑车,速度快、效率高、还能自动驾驶,核心靠的是智力、创新和可持续性。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五五”时期要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那么为什么总书记要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四个字呢?

王冠杰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发展的重点难点也不尽相同,所以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样,我区情况也是如此,藏东南和藏西北在气候、资源、人口、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不可能形成同样的发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举个例子,咱们西藏波密县早在2020年就引进研究天麻种植的专业人才,依托当地原始森林和气候适宜的优势,建立科研平台,汇聚国内行业专家,打造出一条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种植农户、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天麻产业,将林下资源变成当地百姓的“林荫宝地”,带动群众累计增收1016万元。这就是立足本地区优势资源,以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带动老百姓增收的鲜活例子。

主持人: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地推进,那么西藏该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呢?

王冠杰西藏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深刻认识西藏在全国发展中的定位,结合国家所需、西藏所能、群众所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实际出发,发展具有高原特点的新质生产力,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找准自身优势和短板。精准分析西藏的资源、产业、科技和市场情况,明确自身禀赋优势和短板劣势,进而确定适合的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探索符合西藏现实基础和条件的发展路径。

第二步,促进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流动和优势互补,特别是依托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推动更多资源和服务在区内广泛延伸,推进新技术应用和产业转化,让创新成果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第三步,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根据西藏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有针对性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时提出的“西藏发展有自身特点,要从实际出发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特色农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持续发展资源加工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要求,逐步发展形成具有西藏特色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

主持人:您刚才介绍分三步走发展新质生产力,我的理解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摸清家底,进而找到自身优势和资源,那么西藏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哪些资源禀赋呢?

王冠杰首先,我们有独特的农牧资源。依托高原独特环境,西藏孕育出牦牛、藏系绵羊、藏猪藏鸡等高原特有畜种,藏东南丰富的林下资源生产出松茸灵芝天麻等品质优异的野生食用菌、藏药材天然生态产品,高海拔环境还生长出青稞、西藏茶叶等品质独特的农产品,所以特色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其次,我们有巨大的清洁能源资源全区清洁能源可开发量超过10亿千瓦,全区已建在建电力装机总量近3000万千瓦,仅占清洁能源技术可开发量的3%。其中,水能资源技术开发量居全国首位,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潜力巨大,目前清洁能源产业正在如火如荼发展中。再次,我们有丰富的文旅资源西藏拥有包括布达拉宫在内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唐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独特的藏民族文化传承,此外还有绝美自然风光纯净的生态环境,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文旅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还有,我们有开放的区位优势。西藏历史上就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高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现在又与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印度等国接壤,是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随着“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立体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西藏的区位优势将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在经贸领域,口岸建设不断加快、布局持续优化,边境贸易产业发展充满机遇。结合以上资源禀赋,西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有可为。

主持人:是的,西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我们除了有这些丰富的资源优势外,还有哪些比较优势呢?

王冠杰我们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是西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我们有国家支持优势。党中央始终关心支持西藏工作,根据不同时期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先后安排了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工程项目,陆续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持续加大对西藏发展的资金支持。特别是,近年来川藏铁路、雅下水电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相继落地建设,这些工程项目将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后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二是我们有对口支援优势。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对西藏的援助工作,援藏内容也从最初的项目资金援藏拓展到干部人才交流、产业发展、促进就业、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教育支援等多个领域,目前共有17个省(市)和22家中央企业对口支援西藏,支援范围覆盖到全部地(市)县(区)支援模式越来越丰富、效果越来越好、机制越来越健全,逐渐将援藏输血变成援藏造血进一步激发了西藏内生发展活力。三是我们有后发优势。西藏产业发展起步晚,这既是劣势也是优势,在相对空白的基础上,选择余地大、发展起步高,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管理,学习先进找差距、借鉴经验促提升,以更快的发展速度、更高的发展质量,努力赶上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

主持人:诚如您刚刚所说,西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那么这几年西藏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哪些成效呢?

王冠杰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以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路径创新和技术创新五个方面来推动西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理论创新方面,十届区党委把总书记明确的“四件大事”与西藏实际有机结合,创造性提出“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社会各界对“四个创建”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探讨,为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制度创新方面,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制度创新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定实施了一大批稳增长、促销费、固基础的政策制度,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以定日地震灾后重建为例,在定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我们探索创新以工代赈新模式,对符合条件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积极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增加灾区及周边群众更多务工机会和收入,实现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既具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机制创新方面,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直致力于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为例,针对产业发展中的产业链不足和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不快等问题,创新实施省领导领衔推进的产业链链长制和重大项目省级领导包保机制,统筹推进各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加快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路径创新方面。自治区立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时代机遇,创新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以日喀则国际陆地港建设为例,君正书记结合日喀则发展需求和地理区位创造性提出打造日喀则国际陆地港的目标任务,推动日喀则国家陆地港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和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提升了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扩大了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创新方面,在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以科技研发和装备改造升级作为突破口,牵引新质生产力在西藏落地开花。以扎拉水电站为例,2024年昌都扎拉水电站成功安装5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标志着我国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的研制实现了重大突破,其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主持人:好的,我们知道现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如火如荼,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新能源车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了。如您刚刚所说,西藏发展新质生产力有着明显的成效,那么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中,我们是否有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和问题呢?

王冠杰西藏发展新质生产力确实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一定困难和挑战。一是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当前西藏科技创新程度不高,缺乏原创成果和自主创新能力,与其他省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二是产业现代化有待进一步提升西藏市场发展区位优势不明显,产业规模化程度低,现代化管理手段应用不到位,基础设施与物流成本制约还存在,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三是人才供给有待进一步强化西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人才、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应用型技能人才占比偏低。以上困难问题还需要我们持续应对解决,积极向上对接,努力向下落实,促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扫清障碍

主持人:谢谢王主任解答。就如您所说,西藏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有优势也有困难,那么我们该如何破除这些困难问题,进而有的放矢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呢

王冠杰根据我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来看,要想破除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核心靠三点:科技创新、专业人才和制度改革。第一,大力实施科技强国战略。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着力解决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并快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和产业举个例子,我们一直在强化青稞、牦牛等生物技术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青稞和牲畜良种培育,选育的“藏青3000”“喜马拉雅22号”等青稞良种,具有高产、抗病能力强等优点,让青稞产量得到大幅提升,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需求,还销往甘肃、青海、云南等地,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的同时,也推动了农牧业快速发展。这也是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成果。第二,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立完善人才机制,既要引进用好顶尖领军人才,也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先进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培养大批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第三,大力深化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创新需求的制度和机制,确保科技研发顺利推进和先进技术能够落地应用,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

主持人:好的,最后一个问题,在通过科技、人才、制度等手段破解我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制约因素的同时,我们还有哪些具体的方式方法和实践路径来推进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的发展呢?

王冠杰我们需要着重从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个方面来发力,推动西藏发展符合自身实际、适合自身特点的新质生产力。

一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焕新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其向智能、绿色化、融合化的发展方向。在发展特色农牧业方面,推动智慧农牧业的发展,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提升数字化水平。在发展文化旅游业方面,推动文化旅游资源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积极推动数字文化、智慧旅游建设。举个例子,2024年举办的“布达拉宫——来自雪域的世界文化遗产”巡回展览运用VRAR等科技手段,复原布达拉宫历史场景,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这就是运用技术创新赋能文化传播新质生产力的有效尝试。在发展藏医药产业方面,着重将传承与创新深度融合,加强藏医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让藏医药的传统瑰宝搭乘现代科技的快车。在发展边贸物流业方面,强化基础设施和智慧物流建设,创新通关与监管模式,拓展物流网络,培育物流新业态。

二是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在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方面,要发挥西藏清洁能源优势,大力发展水电、光伏、风电、地热产业,依托清洁能源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引导上下游产业发展。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要加强商贸、物流、金融等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服务品质和管理效率。在发展绿色工业方面,要推动突破关键绿色技术,加快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推进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壮大。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不断夯实低空基础设施和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拓展通航在应急救援、物流运输、个性化旅游等应用场景。

三是加快推动未来产业提前布局以加快推进高新数字产业为突破点,积极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打造数字产业集群和园区,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为未来经济发展开辟新路径。同时,利用对口支援等优势,面向长远积极布局前沿技术领域,推动未来产业在西藏落地孵化。

主持人:谢谢您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面解读,也希望西藏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越来越好感谢各位网友的观看,我们下期再见。

王冠杰再见!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APP